小一。小結。學業篇


 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


突然又已一年......

真的是唱歌都沒那麼快,一轉眼,小一便已完結了。

回想過去這一年,感覺上,兒子有一個頗長的「小一適應期」。因為疫症的關係,全體小學均改以半日制形式面授;當中還包括了有一兩個月情況比較險峻時期,更以全面網上授課。故此,兒子是比較「幸運」的,可以慢慢地、慢慢地、一點一點地適應由幼稚園小寶寶變成一隻半大不小的「小學雞」。


由於學校是行「校本課程」(我個人稱為「半國際學校模式」),所以家長是注定摸住石頭過河的。很多時候,也有「身在五里霧中」的感覺。

中文科沒有課本,但以繪本進行教學。雖說校學多年來行之有效地施教,但說不擔心也是騙人的。每一本繪本,學校大概會特別要求小朋友「認讀、默寫」八個詞語。這八個以外,好像是沒有太多的要求。同時,也因為繪本的特性和內容,兒子學了不少部首、寫作手法 (很簡單的)、以及一些生活常識 (如環保、健康、昆蟲等);不知不覺間,我發現兒子在這一年學了不少中文;認讀有進步;中文理解力也有改善了不少。雖然仍未能稱得上優秀,但見到他不再抗拒中文科,我已心滿意足了。

英文科,是最「謎」的一科。基本上,是不會知道學校在教甚麼。不覺得有教文法;也不覺得有教應用。但通過閱讀和大量寫作功課,兒子的小一寫作,比當年高小的我,甚至中一的我也寫得要好 (人類真的是不斷進步的)。誠然,有內容、詞彙不差,但結構仍略嫌鬆散。不過,他才只是小一;我也不用太認真地評論他的寫作。

數學科,學校是用坊間的教科書教學的。沒有教深教快;是適當時候學適當的事那般,一步一步地學習。對於從不主張「操數」的我來說,有一個可以喘息的空間,讓兒子以自己的步伐去進步。說真的,上學期的數學科成績是慘不忍睹的。我可以用「驚嚇」二字去形容。在今年初努力了兩個月,突然有一天兒子跟我說,叫我不要再指導他,因為「媽媽教的方法和老師教的方法不同」;又說「老師的方法有趣又易明、媽媽你教就越講越唔明」。OK,FINE! 我放手好了。本身是打算讓他踫踫釘子,讓他日後聽聽話話地接受媽媽的督導。不過,收到成績表時,他的數學出現逆轉式的進步,試卷滿分;還獲得學科獎學金。此刻我也不知「好嬲定好笑」了。

結業禮中,見到兒子能夠上台領獎;感覺是十分百感交集的。很欣慰他的努力得到肯定,但更開心的是他找到自己「合適的池」;不用爭扎去想應該做「大池小魚」或是「小池大魚」;合適便好了。當開始暑假的這一刻,兒子每天自動自覺地聽著校歌做暑期作業;然後又會錄音唱校歌給爸爸聽;我真的很開心他找到自己的一片樂土。

學習當是這樣享受的事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