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子在暑假時得到樂器導師的推薦加入了一本地兒童管弦樂團;因為樂團需要,兒子加入了超出其能力所做到的組別。望著密密麻麻的五線譜,再望望曲目是經典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樂;我的心是涼了一截的。
「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!如何能在短短四星期內練好這一首交響樂呢!」在兒子睡覺後,我忍不住跟老公抱怨道。
在練習的過程中,遇到不少困難;拍子不準、速求不足、某些音更是從未學過,在每星期一次的排練中,坐在外面等候的我,總是忐忑的;深怕兒子被指揮怪責練習不足、濫竽充數。但老公堅持這也是學習的一個過程。覺得「少爺仔」被外人教訓一二有百利而無一害。
因為自知不足,兒子每天晚上也努力練習;由最初一星期媽媽要求每天練習一小時;以至後來兒子主動要求加多一點練習;我既欣慰,也心痛。問他被罵可有不快,兒子說:「是自己做得不好,被罵也是應該的,所以要多練習。」然後,又埋頭苦幹練習去了。
有一兩個超高音,是尚未學過的。我問說:「這個是否不識吹呀?」
兒子說:「是未識,不是不識。我總有一天會學識的。」
聽到他老氣橫秋的童聲,我很感動。這些年來一直努力深植在他腦海心靈的正向種子,好像開始有點成效了。
在八月底的晚上,兒子參與了人生第一次樂團演出。不完美,但絕對是一次成功的體驗。
不要尚未開始便給自己一定「做不到」的定位。要相信自己,未做到罷,不是做不到。
媽媽又上了一課了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