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credit: internet
做了媽媽滿四年,在教養的道路上算是上了軌道。
孩子的脾性我也略可掌握,兒子可說是一個不太難搞的小人兒。
可是,為甚麼我總有一股不濃不淡,但又久纏不休的無力感呢?
幼兒教育,到底甚麼是對? 甚麼是錯的呢?
我們家的育兒方針一向是性格培養為軸, 再副以閱讀興趣和一體一藝的。
但身邊的人, 一個一個送孩子上操數班、認字班;
性格再強的我也不禁動搖。
我的想法是對的嗎?
我會否「害」了個仔呢?
坦白說, 我也帶孩子參加過數學班試堂,
但,望著那些一本又一本寫數目字的習作,
我不禁問, 其實要寫數字,我自己在家幫他練便可以了,為甚麼要每月上千元去學數數(counting) 呢?
我也曾送中英文發展失衡的兒子上過兩個月認字班,
但總覺得用處不大。基本上是兒子不想認字而不是認不到字;
所以我最終也決定自己每天在家認字好了。
回想起自己幼孩時代,母親學識一般,但也可以把我養育成一知書識墨的女子;
為甚麼自己總害怕自己對兒子的學業「做得不夠」呢?
雙職父母; 時間總不夠用。
也不想每天的親子時間只有溫習和認字;
很想很想陪個仔做一些無聊事。
但香港的教育真的很諷刺;
要考入一家活動教學或以閱讀為主的小學讀書;
除非孩子天資過人,
否則必須在幼稚園階段作出一定程度的「超前學習」。
再打開現今小一的書本功課,
你會發現和幼稚園的距離很大。
有小學家長朋友勸告我,
如果不想小一日日為學業家噪屋閉,
還是在幼稚園階段慢慢每天也學習一點吧。
她是「悔之已晚」系列的。
好得人驚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