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談孩子的教育(三)

目前,O仔已18個月了,
我們也越來越需要及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,
這篇文章是想記錄我的一點想法/計劃;
所以有點似「自言自語」;
當然希望有前輩可以指點一二。
或者大家分享分享看法。



順性教育
香港的幼稚園有很多不同的類型,活動教學、傳統教學;
有些重視Show and Tell,
有些著重啟發思考;
有些強調抄寫及數學能力,
有些則以一口流利英語為填點。
有些被稱為神校,
有些定位為愉快學習。
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?
當然有人會說「考到先講」,
但我覺得如果考到我都「唔想讀」,咁又何苦如此痛苦地考呢?
有人說,如果孩子「活潑好動」,傳統學校會讓比較辛苦;
同時亦有人說,如果孩子「內向慢熱」,則應該加強自信去提升「競爭力」。
到底我應該選擇順性教育,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得益彰?
還是著力於協助孩子克服「性格上的弱點」,精益求精呢?


愉快學習的迷思
到底甚麼是「愉快學習」呢?
寓學習於娛樂,少功課,不重考測,便等於愉快嗎?
其實,讀那一家幼稚園,也會見到校內一張張天真無邪的笑臉;
或許,不愉快的,往往只是父母對於孩子學習的「成果」吧。
又或者,是我們如何看待「成果」這回事。
考入「名小」便等於「成功」?
我們從小的認知,不也是說「過程比結果」重要嗎?
另外,假如我意欲愉快學習,希望O仔其後入讀新派直資小學,
但那些好學校動輒也有三四千人競爭,
這些學校到底如何挑選學生呢?
然後又出現了¨If you fail to prepare, please prepare to fail¨這句「嚇死人」的說話。
再然後,又有人建議,先讓孩子「谷一谷」,谷入這些直資一條龍便可以愉快學習了。
這,不是本末倒置嗎?


大B細B
其實,作為12月細仔,八成以上親友,包括我媽,也跟我說「下年做超大B」啦。
不過,我真的很想問,大B細B分別有這麼大嗎?
有人說:分別在於小手肌的發展。
因為當前小學重抄寫的多,
如果小朋友小手肌未Ready,
不斷追功課絕對是一種折磨。
又有人說:分別在於小孩的心理發展。
因為大B的表現理想,自信心會高一點;
但細B常常屬於「比照顧」的一群,所以獨立性,同自信心的培養會相對困難。
真的嗎?
當然,其實做大B做細B也輪不到我話事,
到底是甚麼學校願意取錄我家O仔才是最終決定O仔做大B定細B呀!
不過,一想起.... 比O仔大足14個月的九、十月細龍B也大有可能和O仔一同考K,
我,也是認命的去做超大B吧!


我的期望/目標?

經過一輪research及準備後,我目前的計劃是這樣的:

首先,因為O仔在愉景灣某國際幼稚園上PLAYGROUP,
暑假過後會「升班」至一星期三堂的「Toddler」班,
如無意外,我可以在明年1月直升N班;
開始O仔「自己一個人仔番學」的生活。
因為這是一個「非主流」的國際幼稚園,
除非我鐵定升讀國際學校,
否則,明年九月定必轉校升K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